启迪运营丨人民日报聚焦顺义:立足北京中德产业园建设 打造经济技术合作高地打印

发布时间:2022-01-10来源:人民日报

启迪中德产业园运营公司作为北京中德产业园运营服务单位,负责协助北京市及顺义区,围绕北京中德产业园创新生态体系打造、产业招商引智、孵化服务、技术及市场对接服务等领域开展运营管理服务。首期运营的中德大厦,在2021年成功签约德国相关项目15家,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博世,隐形冠军企业惠乐喜乐、恩格拜,行业领军企业莱茵科斯特,著名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研究院、中德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等,圆满完成第一阶段产业发展工作。


1c.jpg

▲ 《人民日报》1月7日报道

 

2021年6月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支持以北京中德产业园为主体,设立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,标志着设在顺义区的北京中德产业园成为国内首个以“经济技术合作”为主题的国家级对德合作园区。

 

2c.jpg

▲ 北京中德产业园开园仪式

 

3c.jpg

▲ 北京中德产业园建设效果图

  

完善联动发展机制

 

北京市顺义区在国家部委、对德机构、市区两级资源等层面不断深化联系联动机制。引入专业运营管理团队,启动产业研究、招商引资、运营管理工作,与德国产业机构深化战略合作,协力打造“一中一外”运营管理格局;在德国柏林、慕尼黑、法兰克福设立3个联络处,累计组织23场宣传推介活动,联系对接项目30余个;组建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协会,会员单位扩充至52家,重点服务入区德资企业。  

 

打造“两区多点”空间布局

 

顺义区以2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南区、北区“两区”为核心,联动区内北京首都国际机场、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、祥云小镇商圈等重要生产生活体系,形成“两区多点”、业态协同、空间联动、产城融合的发展布局,未来将辐射100平方公里的北京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全域。

 

南区定位为德国企业和研发设计、中试小试、系统集成、工业互联网等科技服务业聚集地。园区已建成300万平方米办公及研发楼宇,正在建设近5000套国际人才公寓,规划轨道交通R4线。首期核心承载地中德大厦投入使用,重点聚焦生产性服务业,以科技服务业、商务会展、产业金融为主要发展方向,为企业提供工业设计、商务交流等多元支撑,入驻率达95%,并设有德国博世工业4.0创新中心展厅和北京中德产业园展厅。

 

北区定位为德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和先进装备的智能制造聚集地。以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为总牵引,以智能装备与数字经济为两翼,软硬协同促进区域产业发展。已规划200公顷产业用地作为高端制造承载空间,目前,集聚了奔驰新能源汽车、威乐水泵、卡尔克鲁斯机器人等重点企业。

 

同时,着力提升产业园配套环境水平,在基础设施建设上,围绕强化产业园总体规划设计、基础设施承载、城市治理、服务供给、空间资源供给等重点工作,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及项目表,确定总投资额约67亿元的44个具体项目,加快推进建设。生活配套建设上,南区与德国麦德龙超市、德国医谷、慕尼黑皇家啤酒、瑞德咖啡等企业和品牌接洽合作;北区加快推进商业综合体、中德国际学校、国际人才社区等一批项目建设。

 

开展招商引资活动

 

2021年12月23日,北京中德产业合作发展论坛暨北京中德产业园开园仪式举行,签约落地22个重要项目。组织开展中德汽车产业链CEO峰会,梳理形成德国企业名录,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渠道,重点跟进顺义区德企的扩产再投资及重点德国企业的引进。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等建立市场化、专业化、国际化招商引资合作机制。

 

2021年,产业园累计落地项目28个,总投资额22亿元,年产值约80亿元,年税收约5亿元。包括威乐水泵全球第二总部、博世工业4.0创新中心、安联保险集团等德资项目在内,重点在谈项目66个。目前,园区已集聚德资企业73家,年产值300亿元。 

 

编制行动计划及清单

 

编制形成《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(2022—2024年)》,建立项目清单、政策清单和改革清单。项目清单按照投资建设、总部经济、创新生态、服务体系、基础设施五类项目规范了服务管理台账;政策清单涵盖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、工业设计、航空服务等八大领域的31项政策创新需求;改革清单涉及政务服务、知识产权保护、人才引进等27项内容。